关键词:慧读国际 少儿英语 双语幼小衔接
心理压力,很多人会认为只有大人有。其实除了大人有,孩子同样也会产生心理压力。
一些孩子可能会从入学前对小学的期待、向往、兴奋,到进入小学之后可能产生种种不适应、甚至抵触、不喜欢上学的情绪和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幼小衔接的主体和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儿童,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当中,面对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的重大改变,他们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如何?有怎样的心理需求?又会面临怎样的心理体验和压力?
孩子在幼小衔接心理压力分为三个阶段:
兴奋期:幼儿园里的孩子对上小学都有一种渴望,看到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去上学,总是心生羡慕。到了大班,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心理会随着家长和幼儿园不断地给孩子做的学前准备而不断增加。如:经常告诉孩子你就要读小学了,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带孩子们到小学去参观,带孩子去小学报名等,都会不断激发孩子们做一年级小学生的渴望心理。随着入学的临近,他们心情激动,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坐不住,充满自豪感。这个时期,为了实现做小学生的愿望,孩子往往很听大人的话,家长提出的以前孩子无法达到的要求,这时孩子都可能会做到,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压力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由于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的约束和学习上的紧张,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与轻松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相比,儿童通常会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在五个方面的差异和变化问题:
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老师像妈妈”,在幼儿园里,通常班里配有两位主班老师和一位保育员,老师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机会比较多;而到了小学,往往是一个老师同时面对四五十个孩子,有些孩子会担心:班里有这么多同学,老师会不会注意到我、喜欢我?
学习环境和方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是在轻松、活泼、自由的环境下、以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而小学则是以学为主的系统学习阶段,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乱动,孩子容易产生疲惫感,有抵触情绪。
行为规范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可以迟到早退,行为规范相对比较自由;而在小学,行为规范比较严格和制度化、秩序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入小学后,孩子要与幼儿园原来熟悉的小朋友分离,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新的班集体里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期望水平的变化: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对幼儿都是以维护快乐和兴趣为主,没有硬性的学习要求;而对小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学习目标,自由玩耍的时间少了,孩子会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会感到约束太多、不够自由、学习负担重,容易产生怕吃苦、不想上学的压力和厌倦心理。如果此时家长和老师了解不到孩子的心理不适应,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会身心疲惫,甚至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学习障碍。
适应期: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从此高兴起来,逢人就夸老师如何如何,同学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爱校,爱学习,努力上进,争当好学生。至此,孩子的幼小过渡宣告完成。